J002-谈「技术情怀」,自我反思

status
Published
slug
J002
type
Post
category
Technology
date
Feb 5, 2025
tags
读后感
J计划
summary
什么才是好代码,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,这次读的这篇文章令我思考良多,于是简单记录下围绕「技术情怀」展开的一点个人思考。
💡
正式工作倒计时ing,常看到人说程序员要有技术追求,但在实习碰上低质量的代码,遇上「完成就好」时,不禁唏嘘感慨,什么才是好代码,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,这次读的这篇文章令我思考良多,于是简单记录下围绕「技术情怀」展开的一点个人思考。
私以为自己是没有资格谈论这样一个词的,但既有孤尽前辈这篇文章为参考,我也就放开来写写。
曾经我眼中的大厂程序员,大抵都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,不管是学业还是技术,似乎都需要是第一梯队,才有可能在这样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,拿到头部公司的offer。带着这样的想法,我的第一份实习找的十分吃力。并不是指面试的困难,而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定位或认知总是向下的,我无法确定我能胜任实习岗位的工作,投出简历的心理建设就花了好几个月。
诚然,真正进入实习岗位后,我发现自己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,同时,我的幻想破灭了。一个公司的应用or服务是庞大的,代码是由成千上万的个体共同完成的,因此质量必定是良莠不齐的。
在第一份实习中,我读到很多代码,它们并不都那么优美,甚至有很多的写法,就连我这样的菜鸟也嗤之以鼻。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,但并不完美,而由于时间原因,许多代码的作者早已离开,很多逻辑没有时间,也几乎不可能被重构。我忽然觉得程序员的工作就像是修修补补,用打趣的话来说,螺丝钉的工作,有手就会。我也随大流般,完成自己的需求/任务,其他的与我无关。
当然我也像许多人一样,时常担心自己的改动会引起新的bug。我想象中的各种应用服务都应该经过千锤百炼,时间的检验。然而,不管是第一份实习还是第二份,我都发现了一些bug,甚至不免感叹,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呢?但是转念一想,各种需求会议的轰炸下,在各种考核绩效的压力下,正式员工的大家或许根本没有精力考虑需求完成之余的其他事情。「能用就行」「这样就好」「下次再说」,我只知道自己不想变成这样的人。
实习中,我也有遇到我认为有着「技术情怀」的人。他们有的对性能特别关注,可以将代码性能优化到极致;有的考虑十分全面,面对各种奇怪问题也能抽丝剥茧。发现还在保持阅读与学习的前辈时,我就特别欣喜,我想把他们作为榜样。我觉得他们做的不仅是出于责任,义务,更多肯定也是因为心中的情怀与追求。
孤尽谈技术情怀时这样写,“我尝试从三个维度来解读一下技术情怀,总结成三个关键词:热爱、思考、卓越。热爱是一种源动力,思考是一个过程,卓越是一个结果。如果要给这三个词加一个定语,以使技术情怀更加立体、清晰地被解读,那这个定语就是:奉献式的热爱,主动式的思考,极致式的卓越”。我仿佛一下子被击中了,如此贴切。
反观自己,我在实习时,总是在一开始感到一种巨大的无力感。因为对系统的了解不够,对于场景的生疏总让我无从下手。尽管努力学习,但我并没有去尽一切可能地深挖理解,我想那时候的我总在向外求,容易用实习生的身份来宽慰自己,我的热爱远远不够。mentor的存在也让我的思考不够深入浅尝辄止。刚开始写需求,我只能从模仿开始,但很多时候自以为的理解+模仿,其实只是照抄而已。看到孤尽对「极致式的卓越」的谈论,我更感到羞愧,我对自己代码的review实在是太少太少。
我想我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,但在成为优秀的程序员上还有很多路要走。正式进入职场还在倒计时,我还有时间改正自己的坏习惯,努力成为一位有着「技术情怀」的程序员。
与君共勉!

© Shansan 2021 - 2025